7月21日,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数字政府”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期间,浪潮云数字政府事业部总经理张峰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就“互联网+政务服务”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电子政务领域交流活动,本届论坛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国业界专家、学者,交流电子政务建设思路和实践,探讨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张峰发表主题演讲
张峰在主题演讲中提到:纵观发展进程,信息世界进入了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DT(Data Technology)转变阶段,基于数据的创新以及数据深度挖掘将给各行业带来业务改变,进而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之于政务服务领域,要解决当前政务服务业务创新速度落后于社会需求的问题,需要更大地发挥“数据”价值。
因此浪潮GOP( Government Open Platform)业务中台应运而生,它创新了传统信息架构,将技术、数据、业务融合,并基于政务服务业务构造知识引擎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以产生新业态主动服务社会需求。
政务服务:从“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跨越
政务服务信息化走过三个阶段:传统信息化—在线化—云化。传统信息化,以项目建设为主,固定资产采购方式实现;在线化,让内部数据开始走出单位边界,外部数据可以走进单位内部;云化,运用云计算平台,为实现数据能力的最大化和数据之间的共享互动奠定技术基础。
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均以“政府管理”为驱动,这一过程中政府搭建起了完整的政务服务信息框架,能让群众高效地处理政府既定职责内的业务,称为“业务数据化”。
“业务数据化”是经过时间积累“数据”量的变化,如何带来质变,是政务服务信息化发展到第四个阶段的考量。
这一阶段可以称为“DT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壁垒消除,数据与业务融合成为驱动服务创新的核心要素。此时,政府服务的主导因素由“政府管理”变为“人民需求”,人民由“被动办理业务”变为 “主动享受服务”,由“能不能办”变为“注重业务与服务成效”,这一阶段是数据与业务融合带来的改变,叫做“数据业务化”。
从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的表面是业务模式的改变,但实则是“数据加工”深度的拓展,张峰说到。
业务中台:数据业务化的关键
从数据利用的目的出发,对“数据加工分析”这一热点话题重新定义与明晰,政府数据加工有两个目标:业务协作、分析决策。
诸如时下政务服务领域火热的秒批、并联审批、一窗式等业务的本质还是直接利用原始数据完成共享交换,以信息互通手段达到业务协作目的,这一阶段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加工,是初级阶段。
更高级的阶段是分析决策,即通过对数据的多次加工,为政府业务管理、运行、服务 模式改革提供决策依据。这关键在于让数据“懂业务”。基于政府业务的知识库对数据进行深加工,能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业务优化,为领导提供决策是数据业务化的本质。
深加工意味着新结构,原有政务新信息化结构满足不了数据业务化的需求。基于多年政务信息化实践与技术趋势研判,浪潮提出了“服务前台—业务中台—数据后台”的三层架构体系。其中业务中台是核心,它不单是一个技术支撑,还融合了知识智力支撑,是整个体系架构的“智慧担当”。
区别于时下“数据中台”的认识,浪潮把数据下沉,搭建起“数据后台”,为“业务中台”提供原料。 后台有了数据原料,中台有了业务智慧,前台就可以专注灵活地提供各种服务。
服务前台是应用服务端,它直接对接快速多变的社会需求,有了业务中台相对稳定的按需加工的数据,不断演化输出服务,不管是未来做一窗、同城通办、套餐链条,还是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它都可以快速、个性化响应前端需求。
浪潮提出的“数据后台—业务中台—数据前台”的架构体系是对技术、业务、数据的高度融合,是整个数字政府的核心和驱动力。
业务中台为政务服务带来新业态的变革
“消费互联网的普及‘宠坏’了消费者,在极度追求服务体验的感染和熏陶下,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感觉被落下的越来越远。”张峰如此分析当前政务服务形势。
从追赶需求到引领发展,需通过业务中台为数据业务化提供支撑,让数据把业务由“体力活”变为“智力活”,为政务服务带来新业态的变革。比如原来买房需要若干程序,几十份手续,现在一窗化,未来实现一手交钱一手领证;原来买车需要非常复杂的程序,未来实现选车、缴款缴费、领牌领证一次办结。
这些场景中是通过数据的深度加工使得业务的运行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优化岗位、环节,程序就被简化掉,从而实现数字政府。
业务数据化,夯实了信息化基础;数据业务化,才能赢得智慧政务未来。深耕政务服务近二十年,浪潮已成为国内政务服务的领导厂商,发展过程中深刻领会政务服务改革内涵、精准把握政务服务改革脉搏,以“云数智”的产业优势,推动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助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发展,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数字政府”打造核心引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②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QQ:21154460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
- 最新文章
- 图片新闻